向生活更远处,开最美好的花
——杭州拱墅区融合教育工作纪实
杭州市文澜实验学校对学生给予个别化支持 参加拱墅区2023年融合教育活动的三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作蛋糕 特殊教育课堂教学 拱墅区2023年融合教育活动师生合影
□李 欣 冯卓珩 沈星凯
一身橙装的“小厨师”们炸薯条、做蛋糕、用奶油裱花,整个未来生活家体验中心涌动着一道橙色的风景,像极了两位小寿星的心情,明媚且愉悦。5月8日,杭州市安吉路教育集团新天地实验学校迎来两批特殊的客人——杭州市健康实验学校、杭州市湖墅学校的学生们。他们带着美食、气球和礼物而来,要给两位寿星过一个难忘的生日。
【资料图】
作为杭州市拱墅区“未来生活家,携手共成长”融合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两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不仅和新天地实验学校的学生一起点蜡烛、唱生日歌、吃蛋糕、品美食,还一起上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课堂上他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毫不怯场地展示自己,表现可圈可点。
“融合教育可以使特需学生与普通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创造、共同成长,使他们今后能够自然地融入社会,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相信这些学生只是不一样的种子,最终都能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朵。为了让特需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花语”,拱墅区以融合教育为抓手,努力拉近特需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创新探索出具有拱墅特色的现代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和治理机制。
“每一粒种子都有一个梦想”
让每一粒种子都开花
“很感谢学校组织关于如何应对孩子‘生气’的课程,很受用。”“通过一张张照片、一个个细节,让我感受到了老师对孩子满满的爱意。”3月3日晚上,一场家校间的“老友聚会”在湖墅学校上演。家校沟通不仅以周计、按天算,对于特教学校的教师们而言,与家长的沟通甚至从学生还没入学就已经开始了。
2022学年,湖墅学校共招收了33名新生及插班生。开学前夕,该校康复组全体教师主动分成感知觉、粗大动作、情绪与行为等7个小组,对他们进行全面评估研判。教师们还挨个对学生进行家访,调研他们的成长背景、家庭疾病情况和医疗情况等,并据此提供精准科学的康复教学服务。杭州市天水幼儿园创新“家长—导师—督导”工作圈,以特需幼儿为中心建立教师、家长、高校专家教授、专业机构共同参与的支持网络。“我们给特需幼儿的关爱都是无痕的。”园长胡嫣说,秉持“温暖陪伴、悦心成长”理念,该园倡导每位教师都是资源教师,各班也都创设了接纳、包容的班级融合氛围。
得益于中小学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与残疾人口基础信息库比对核查机制,拱墅区教育局精准掌握了适龄残疾儿童相关数据。“向义务教育两头延伸之后,我们已经构建起纵贯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4个学段,涵盖特殊教育学校、卫星班、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4种模式的链式十五年特殊教育交互、通融的安置服务体系。”拱墅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科学评估,特需学生会被就近就便安置到最适宜他们的学校。
根据拱墅区第二期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到2025年,该区将实现持证残疾儿童少年十五年基础教育入学率超过95%,其中义务教育入学率、学前三年入园率和高中段入学率将分别超过99%、96%和94%。织密一张“零拒绝、全覆盖、高标准、优质量”的特殊教育大网,拱墅区在建强建好两所特教学校和两个卫星班之外,还在中小学幼儿园广建资源教室,确保“应随尽随、普校优先”。
墙壁都贴有防撞材料,地板上也铺着泡沫地垫,各处还散落着大龙球、蹦床、抱桶等特殊器材……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文汇校区的资源教室被布置得温馨而又专业,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个训课会安排在这里进行。杭州市大关中学腾出200余平方米空间建资源教室,并划分出学习区、艺术放松区、游戏活动区、运动宣泄区等功能区块,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学习辅导、心理诊断、教学支持、补偿教育、运动训练和教育评估。
“资源教室不只是一个物理空间概念,更是集特教课程、教材、专业图书及学具、教具、康复器材于一体的专门化教室。”该负责人介绍,“我们要求随班就读学生满5人的学校和幼儿园全部建成资源教室。”为此,拱墅区一边积极发挥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职能,指导普通学校高标准建设资源教室,一边对全区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学生按普通学生生均公用经费的15倍拨付,全力保障特教经费。截至目前,拱墅区已建成11个杭州市示范性资源教室,以及54个市级、33个区级合格资源教室,实现了资源教室在各学段和各街道的全覆盖。接下来,该区还将启动融合教育先行学校创建,以发挥其在片区或发展群中的融合教育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作为拱墅区第一个融合教育卫星班,杭州市人民小学卫星班已经从基于特需学生障碍类型进行感统训练的1.0版本,升级到基于特需学生的学习环境需求进行普校融合的4.0版本。由湖墅学校教师进校开个训辅导课,人民小学教师负责文化课,在两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卫星班学生在认知、动作、沟通等基础能力方面进步明显。听声交替半跪、螃蟹原地撑、打手躲闪……杭州市江心岛小学为特需学生设计了一整套融合教育训练操。与健康实验学校共建卫星班,江心岛小学采取“家、师、医、特”四方联合机制,开发多元智能德育课程,打造出“特别的爱给可爱的你”融合教育的特色德育品牌。
“哪怕不会表达,但这些孩子心里其实都跟明镜似的,谁对他好,他就会跟谁建立起信任感。”每当看到特需学生脸上单纯灿烂的笑容,健康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蒲蔚芳都暗暗告诉自己,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尽管日常工作繁重,蒲蔚芳仍然坚守在送教上门一线,她负责送教的学生小烨属于极重度的残障,近乎没有吞咽功能,但只要蒲蔚芳去,小烨都会微微扭头冲她笑笑,待她离开时也会微微抬手与她告别。9年寒来暑往,从一年级到九年级,蒲蔚芳几乎陪伴了小烨整个少年时代,成为他沉闷生活中一道温暖的阳光。
“一个人就是一个研究课题”
让每一份支持都闪光
很多个夜里,湖墅学校校长郤玲亚都会被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面对各种突发状况,家长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向校长求助。“我们把最基本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好照顾’,而后向‘好家人’‘好帮手’‘好公民’递进。”郤玲亚说,该校梳理出“两化四级”育人模式,就是希望通过有温度的教师、课堂、校园和活动,凝聚并传递温暖的力量,去催开特需学生们一张张自信自强、自立快乐的笑脸。
“我们班上的阿姨真的很懂,什么时候该支持她就支持,什么时候该撤退她就撤退。”一个四年级学生家长拉住郤玲亚的手,好奇学校是不是连阿姨都培训?其实在郤玲亚心里,环境潜移默化的效果远胜于说教,而支持是有层级的,支持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不支持,让特需学生学会独立,享有美好生活。从2008年起,湖墅学校就一步一课题推进有温度的课堂,为每个学生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组建个别化教育团队。“光有爱是不行的,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课题,值得好好研究。”郤玲亚说。
重度孤独症女孩小嘉常常被邻居们投诉,因为她特别喜欢往楼下扔东西。有一次,她竟然把阿姨家养了3年的猫扔下楼,家长为此苦恼不已。健康实验学校教导主任徐芳主动观察小嘉,发现她每次看到东西下落的样子都很开心。“我分析她是为了得到视觉刺激。”徐芳专门为她制定了扔树叶这一替代行为方案,并从自己保管树叶自己扔,慢慢过渡到看车开过卷起树叶、看风吹过扬起树叶,“她慢慢地变得更关注周围环境,情绪也更稳定了”。
和徐芳一样,拱墅特教人主动“弯下腰”“蹲下身”,努力为每一个特需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那片“神奇树叶”。重视打造“爱与智慧并行”的专业团队,健康实验学校坚持研训教一体化,以特需学生的核心障碍有效干预为着眼点,进行统整式社交主题课程开发,同时推进以康复为核心的生活化教学。每学期伊始,湖墅学校都会组织课程领导小组汇报,进行课程研判和单元主题研讨,确定本学期各学科的单元主题是什么、不同单元主题下的关键技能有哪些、将组织哪些教学资源来推进分层教育模式下的个别化教育……一手抓个别化、一手抓生活化,拱墅特教也实现了从慈善特教向科学特教的转型。
“作为一所把‘尊重差异、赏识个体、因材施教、多元发展’理念写在墙上的学校,我们认同‘人是不同的,要给到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支持’。”卖鱼桥小学校长罗才军说,这也是该校一直以来倡导全纳教育的初衷。2020年,卖鱼桥小学率先成立全纳教育中心,并配备了3名专职资源教师和3名兼职教师。“我们还成立教研组,确保每个年级都有一位老师提供细化跟进和精准支持。”罗才军表示,该校会为每一个随班就读学生制订个性化教育计划,除了在学期初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支持团队还会全程跟进干预。
启动“红黄码”学生档案机制,卖鱼桥小学不仅要求党员教师与红码学生结对,还为每一个红码学生建立了以他姓名首字母命名的支持小组,家校社医联动支持。“学生芳芳视力不佳,在卖鱼桥小学随班就读后整个人变得阳光开朗起来,她绘画功底不错,我们还专门为她办了画展。”罗才军介绍。一边对普通课程进行调整,一边对特教课程加强开发,深谙抓牢融合教育课程创新就是抓牢了融合教学实施的“牛鼻子”,卖鱼桥小学充分整合“家校社医”四方资源,共磨一堂个训课、共构一堂集体班会课、共办一场多方座谈会,共同促进学生在融合课堂上的关键能力培养。
运用动画与实物共同呈现班级公约、教学环节,利用各不相同的定制练习板巩固技能,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完成操作流程……通过环境支持、视觉支持等全支持策略,湖墅学校教师王萍顺利带领学生完成“练一练戴口罩”“比一比坚持戴好口罩”“演一演去亚运公园”等活动。近年来,随着孤独症患者数量上升,为孤独症儿童青少年提供全支持课堂教学成为拱墅特教的重要研究课题,拱墅区还成立了由高校、政府和区域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三方共建的新融合教育研究中心。
在浙江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团队的助力下,湖墅学校按照全生涯衔接、全过程支持、全社会覆盖的“三全”理念,形成课程全支持、教学全支持和环境全支持三大系统,构建起融合孤独症学生支持性课堂教学新范式。前不久,由浙师大特殊教育学院牵头,湖墅学校和卖鱼桥小学共同参与的课题《关键能力导向的孤独症学生融合教育新范式及课堂教学实践》,还获得了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一群人奔赴山海为‘伊’而来”
让每一个未来都可期
从办学底子薄、历史欠账多发展到融合抓手强、研究成果多,拱墅区特殊教育走过了一条硬核提升之路,而路的尽头是终身发展和美好生活。“我们怀着爱与使命而来,以仁爱和专业守护这些纯真和善良的种子,职业与事业并存,生命与使命同在。”郤玲亚的话道出了拱墅特教人共同的心声,他们一群人服务一个人,就是要让每一个特需学生都能获得有尊严有品质的美好未来。
“直到20多场研讨会开下来,浩浩才慢慢开始改变,不再是完全抗拒的姿态。”卖鱼桥小学全纳教育中心主任周李萍坦言,约请专家为一个学生开20多场研讨会,这样的事在该校并非孤例。随着来自学校、社区、医院、社会机构等的支持系统越来越多,特需学生所能获得的支持网越来越大,在融合教育背景下,联动更多力量来帮助每一个学生已经成为拱墅教育系统的共识。周李萍说,为了转移超常儿童小项的专注方向,该校还破格允许他进入由臧玉峰教授领衔的脑认知与学习科学实验室课题组,将他的注意力劣势转化为科学研究优势,并以此为支点撬动他各方面能力提升。
旧报纸也能玩出新花样,用5支蜡笔就能画出“情绪小怪兽”,用洗洁精和食用色素能吹出“彩虹泡泡龙”……每周三下午,启智志愿者们就会来到健康实验学校开展志愿服务,这支由拱墅区40多所学校的党团干部和教师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会参与旱地冰壶、绘画、儿童剧、感统、竹编等社团活动,帮助特需学生提升精细动作、语言和运动等方面的能力。“我们希望学生能从习惯性地接受关爱,慢慢变得学会感恩、懂得反哺、奉献爱心。”结合学校社交主题课程,副校长黄炎淼开始主动设计志愿活动,努力挖掘这些活动背后的教育价值。例如三八妇女节时,为了感恩社区工作人员和医务工作者,学生们不仅自制竹编、绒绣等手工礼物,还在活动前反复练习赠送礼物时的社交礼仪,“老师们也会趁机对他们进行节日文化相关的综合教育”。
对整个校园进行结构化功能分区,湖墅学校可谓“360度无育人死角”。校园里开出2个家政室和6个职业门店,就连跑道也作了不同颜色的功能划分。“我们希望学生最终能走向社会、自力更生,因此我们会重点培养他们的社会独立技能、一般职业能力和工作人格。”郤玲亚强调,一定要创造机会让特需学生走出去融入社会。于是2021年5月,在拱墅区教育、残联、卫健等多部门共同支持下,该校在校外的职业教育基地“塑梦坊”正式启用,因其同时也是拱墅区残障青年就创业实践基地,“塑梦坊”也被称为“墅梦坊”。
“和普通职高的学生一进校就选专业不同,我们虽然要求所有学生都升入职高班,但前两年是职业探索期,每3个月轮转一个专业,让他们找到自己能做且真正喜欢做的是什么。”郤玲亚介绍,湖墅学校将职业教育规划为4个阶段,分别是职业觉知、职业探索、职业训练和就业安置服务。到高三时,有工作能力的学生开始到“塑梦坊”实习,暂时还没有工作能力的也会到各街道的残疾人之家进行适应性训练。“接下来,‘塑梦坊’所在的健康大厦将整体打造成拱墅区残疾人支持性就业广场,我们的学生可以到更多工作点位进行实习实训了。”
除了在麦当劳、天真者咖啡屋等担任服务员,湖墅学校还有20多名毕业生在杭州人人集团有限公司担任产品质检员;健康实验学校的毕业生不只入职便利店、山姆超市面包房等,还有人自学视频剪辑、自考上了大专,掀开了崭新的人生篇章……从“墅梦坊”开始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拱墅区越来越多特需学生不仅顺利融入社会,更成功站稳了职场。
包括徐芳、周李萍在内,前不久,拱墅区不少有特殊教育经历的教师都递交了申请,想要加入该区首支巡回指导教师队伍。“这是面向全区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和两所特教学校、直属单位发起的全系统征集。”据介绍,针对全区18个街道,区里将最终评出18位巡回指导教师,按街道建立区域特殊教育发展联盟,分片区定时开展巡回指导,加强与街道的沟通衔接、资源发放、信息统计和残疾人之家共建,同时加强街道下辖学校的资源教室建设、随班就读指导和资源教师培训。“希望以巡回指导教师队伍为纽带,凝聚起全社会共同关心重视特殊教育发展的合力,以普特融合、职特融通为抓手,加快推进融合教育优质发展。”拱墅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文中学生均为化名,相关配图已获学生家长授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