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徐州同福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迎来了今年第一批外商,公司负责人王一鸣和李杰向3名俄罗斯客商介绍着玻璃产品。
同福玻璃制品公司只有组装仓库和仓储没有生产车间,依托所在地徐州铜山区马坡镇完整的日用玻璃产业链,同福玻璃依然能把国外订单攥在手里。
近年来,马坡镇立足玻璃制造业基础,吸引一批优质玻璃电商集聚,不断拉长日用玻璃产业链,提升产业韧性,带动传统玻璃制造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
(资料图片)
崔蔚是玻璃制造业“新赛道”上的后起之秀,他所成立的徐州牧晶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是苏北第一家投入使用全自动丝印机器的企业。
走进牧晶玻璃生产车间,工人将玻璃瓶放在输送带上,机器迅速夹起瓶子送入丝印机,随着机器高速转动,不同工位精准协同作业,短短几秒钟,颜色丰富、立体感强、光泽度高的印花玻璃瓶就印制完成。
崔蔚向记者介绍:“每款产品上线前会细致研究工艺,需要根据瓶型、图案、印刷位置设计工艺、调试机器,需要近500多个调试动作,每个订单都要保证产品精度,误差最多0.01毫米。”
2014年,崔蔚回到马坡从事玻璃瓶电商销售,赚得人生第一桶金。他在网上售卖玻璃瓶,同时也能提供标签设计服务。随着市场对加印标签需求越来越旺盛,崔蔚决定到广东定制一款全自动丝印机器,能够满足小批量生产。短短5个月,崔蔚的“新伙伴”已累计生产70多万只玻璃丝印制品。
“客户对产品很满意,基本上是双倍反单,复购率高。”崔蔚正在加紧招聘线上销售人员,站上玻璃丝印赛道好好大干一场。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展露出不可替代的新优势。
去年下半年,谢雷淘汰了传统的杯套、杯盖和纸箱纸盒生产机器,一次性购置全自动生产设备。“落纸、粘胶、折叠、打捆,整个流程仅需八秒,各种大小规格的纸箱纸盒便生产出来了,日产量能够达到2、3万只,是之前的十倍。现在每月纯利润四、五万元。”谢雷感觉马坡的玻璃制造行业发展又迎来了春天。
“现在售出的玻璃产品附加值增大,对审美、配套能力要求也随之增高。”王一鸣和李杰是在马坡玻璃园区长大的“90后”,他们回乡后着重分析国外文化、生活习惯,挖掘家居玻璃容器市场。疫情期间年交易额达到1000余万元,今年一季度市场稳步向好,他们又投资200万元扩充了新仓库。
近年来,马坡镇积极探索玻璃制造业如何“再闯世界”,加快企业技术更新,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引导企业由中低档产品向高附加值的玻璃制品和日常工艺玻璃用品方向发展。完善返乡人才政策,让返乡创业青年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目前,马坡镇日用玻璃产业园园区容纳企业120余家,形成了以玻璃制造企业为主导,生产包括食品、医药、化妆品类在内13大类500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日本、美国、俄罗斯等50余个国家。2022年玻璃产业贸易额约50亿元,其中电子商务交易额约40亿元,吸纳就业人员1.5万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彤
通讯员 李辉 周艳
编辑: 刘刚
标签: